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 >> 教育学 >> 教育学经验

考研311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复习知识点-论道德教育

2022-11-01

350

考生再备战教育学考研时,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背诵,河北研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我们考生整理了“考研311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复习知识点-论道德教育”相关知识,希望这些知识点对最后两个月的考研冲刺阶段有所帮助。

20220511114641906.jpg

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其核心,因为它是董仲舒德治政治思想在教育上的自然延伸,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

1. 德育的作用:德教是立政之本

董仲舒主张教化与刑罚并重,但强调以道德教化为本、为主。以教化作为实现仁政德治手段,也是儒家思想的传统,刑罚为末为辅。

2.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先秦儒家曾提出“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董仲舒又突出强调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种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虽并非由董仲舒最早提出,但他用理论进行系统论证,使之在教育和伦理实践中产生深刻影响。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道德概念在先秦早已被提出,但董仲舒把它提升为“五常之道”。

3. 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 重义轻利,正谊明道

董仲舒认为,个体行为的动机比行为的效果更具有道德价值。“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要求人们心正意诚,立志要做一个符合封建国家要求的人。“利”满足人们肉体上的需求,“义”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提倡封建国家利益原则的追求应高于个人利益的追求。

(2)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仁”是建立在对人的生命珍惜和热爱的基础上的,体现的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权利的尊重。“义”是为封建国家的利益而确立的准则,凸显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

以上是河北研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小编为考研考生整理的“考研311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复习知识点-论道德教育”相关内容,希望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这篇文章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更多教育学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河北研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教育学指导频道~

大家在考研报考、考研备考、考研资料、考研课程等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咨询联系研圣教育底部的老师,会有老师一对一为大家答疑解惑,助力大家顺利上岸。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 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进行删帖处理。

河北研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热门课

友情链接:
Baidu
map